集群化發展,鍛造強大“免疫力”
2020-05-07
分享:
“目前,公司緊盯5G、新能源基礎材料產業的發展動態,加大資金和研發投入,同時,對產品結構及時進行戰略性調整,2月份以來,5G、新能源基礎材料產業保持著逆勢上揚態勢,產值保持在30%至50%的月增長速度。”4月下旬,浙江惟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劉志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道出了企業在疫情之下如何采用轉型創新來增強自我“免疫”功能的歷程。
位于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核心區域的浙江惟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國內高精度銅板帶領域多位資深技術專家發起創建,生產各類高性能新型銅合金板帶材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汽車船舶、高端裝備、電力電氣、航空航天等領域。受疫情影響,原先銷量不錯的汽車、消費電子類配套產品市場萎靡,銷量下滑,直接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
面對嚴峻挑戰,企業迅速調整產品結構,迎合新基建、5G和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市場。這背后,研發能力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惟精新材料第一時間拿出前期研發的儲備產品,由原先的注重走量產路線向提升產品附加值轉變,實現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圍繞擴大內需,不僅將生產研發重心移向5G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配套產品,還計劃與特高壓輸變電領域結緣。“受疫情影響,從產品數量上來講,今年與去年相比會有一個下調的陣痛,但是從銷售額及利潤報表分析,公司還是能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目標計劃。從三四月份的訂單及生產銷售情況來看,5G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配套產品形勢向好,生產進度已經快跟不上訂單量需求了。”劉志成這樣說。
根據市場變化迅速調整產品結構,使初上規模的惟精新材料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而在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這片熱土上,像惟精新材料這樣擁有化危為機實力的新材料企業不在少數,新和成的聚苯硫醚聚合物材料(PPS)、中科恒泰的聚甲基丙烯酰亞胺(PMI)復合材料、晶瑞電子的四寸藍寶石晶片等,這些擁有“硬核”產品的新材料企業在疫情面前,不僅依然占據國際國內市場龍頭地位,掌握市場話語權,凸顯實力優勢,也為經開區新材料全產業鏈的打造進一步經受洗禮奠定了扎實基礎。
新材料產業得益于近年來,杭州灣上虞經開區依托扎實的產業基礎,對高端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謀劃推動。2017年,經開區確定了“2+2”產業集群發展思路和空間布局,重點對新材料、現代醫藥兩大主導產業編制完成了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招商政策,制定項目準入“正面”“負面”兩張清單,組建專業招商小組,實施產業垂直、精準招商。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經開區在新材料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市場化應用”的新材料產業鏈發展格局。
去年底,我區結合區域產業實際,發布《關于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工作的實施意見》,推行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建設。新材料產業鏈“鏈長”由區委書記親自擔綱,新材料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和動力。2019年,經開區新材料產業鏈實現產值538.17億元,同比增長11.14%,增速高出開發區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規模占開發區工業總產值的46.5%。新材料產業進出口規模達到77406萬美元,其中出口額為74795萬美元。
風好正是揚帆時。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新材料產業正在實現“由量到質”“從有到優”的飛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眾多新材料產業借助經開區上下游產業鏈、產品自主創新能力、市場主導等優勢,紛紛逆勢而上,顯現出抗“疫”的強健筋骨。經開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新材料產業繼續保持逆勢生長的勢頭,對于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經開區新材料產業鏈發展規劃已初步形成。圍繞“產業鏈更完善、創新發展更完善、產業布局更合理、資源配置更高效”目標定位,經開區北片將規劃一萬畝土地用于新材料化學聚合、改性應用,做大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鏈、做精高端金屬新材料產業鏈、做強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鏈、做新新型儲能材料產業鏈及前沿新材料產業鏈,大力推進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力爭到2022年成為全國領先、全球一流的新材料產業中心。
? Copyright 2021 浙江惟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浙ICP備2021001918號
浙公網安備 33060402001355號